
-
AI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
中华文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文明和最久远的读书传统?! ∪缃?,随着“深度思考”的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进我们的日常,书籍在不少人的生活中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也不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详细]
-
书香里的中国,欣欣向荣 ——写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 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今年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各地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详细]
-
让思政课文化底蕴更加丰厚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强调,“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重视发挥文化养[详细]
-
先秦时期的“记忆达人”
明代彩绘《孔子删述六经图》作者供图山东嘉祥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作者供图 先秦时期,有不少具备“讽诵”本领的“记忆达人”?!吨芾?middot;春官·瞽蒙》说“瞽蒙”有&[详细]
-
将非遗的传播力转化为传承力
传承与传播是非遗?;さ牧礁龀岚颍辛苏饬礁龀岚?,非遗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在现代媒介社会,传播之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不仅是记录非遗的手段,更建构起大众有关非遗的“文化想象”,为非遗的?;ぁ⒆?、利用、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详细]
-
典雅与文人的理想生活
典雅是一种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与文人生活所特有的审美范畴。在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历史长河中,“典雅”一词脍炙人口,既古老又鲜活。典雅最初的含义蕴藏在以庙堂为“正则”的政治礼制文化母体中,继而成为文人写作文章的格调,最终融入文[详细]
-
孟子研究院赴邹城市桃园小学开展“知节气 承文化 育新人”主题宣讲活动
春分至,万物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走深走实,3月20日,孟子研究院组织青年宣讲骨干赴邹城市桃园小学开展“知节气 承文化 育新人”主题宣讲活动。全校师生200余人参加活动[详细]
-
传统“家礼”之内涵、要素与文化属性
中华传统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党中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倡导与全面推动,中华传统家文化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学界的深度研究。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成与和谐家庭的构建息息相关,自然都离不开中华传统家文化[详细]
-
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回信,让张家与邻居吴家化干戈为玉帛,张家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六尺巷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并广为流传。六尺巷虽窄,其蕴含的“以礼为先、以让[详细]
-
传统“家礼”之内涵、要素与文化属性
中华传统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党中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倡导与全面推动,中华传统家文化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学界的深度研究。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成与和谐家庭的构建息息相关,自然都离不开中华传统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详细]
-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引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ldquo[详细]
-
春节: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方式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是人们共同参与的、周期性的庆祝传统新年的时刻[详细]
-
首个“非遗版”春节,咱这么过
首个“非遗版”春节就要来了! 去年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 欢腾的鱼灯嬉起来!安徽[详细]
-
特色灯会流光溢彩拉满佳节“氛围感” 文化底蕴足令人赏心悦目
虽说眼下距离春节还有些时日,不过在不少地方年味已经开始浓起来。这几天,在山西大同,一场充满地域特色的灯会正在上演,大家不仅能看到今年大热的悟空、经典的山西古建,甚至还有山西美食题材的彩灯,非常有创意。一起去现场逛一逛?! 」ヒ荒?,山西古建游持续[详细]
-
品味古老年俗 传承春节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怎么过?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消息称,将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以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举措,推动春节文旅消费“热起来”。春节“热起来&[详细]
-
山东年俗:老讲究与新活力
眼下,元旦已过,阴历乙巳年在即。国人心里真正的“年”,一般是指阴历年的更新,也就是“过年”。“过年”过的是“中国年”,即“春节”。“春节”的称谓很新,&l[详细]
-
乐岁弦歌起 非遗年味浓
室内庙会街市上的各式年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本报记者田呢摄/光明图片 【带你一起看大展】 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详细]
-
以体验教育助力“以文化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体验教育是中小学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以文化人”、推动文化“两创”的重要路[详细]
-
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德治文化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也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精神源泉。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安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详细]
-
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是教育引导广大社会成员提升道德认知与加强道德实践的有益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rd[详细]
-
“立象以尽意”:何以书法传统为中国特有
何以书法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此一论断的关键在于厘清书写与书法、美术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书写何以独独在中国发展为一特有的书法传统?书法为书写的派生物,它起源于书写与口头传统的决裂。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的分野对应于字母系统与文字系统的分野,[详细]
-
腊月风和意已春:古代诗人怎么过腊八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当时主要的庆?;疃性》鸹?、食腊八粥等。诗歌记录生活,翻开古代诗人的作品,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吧?! ∷臻鞍怂捅?ldquo;网红”张怀民 腊八节的庆?;疃》鸹?,由寺院的僧人们主持,走街串巷[详细]
-
五音和鸣:文化交流的边疆乐章——2024边疆考古成果一览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为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重现了历史上边疆地区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互动、交相辉映的生动故事。 东北地区: 与中原的青铜“二重[详细]
-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煌毓?,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鑫牟┞糜稳龋?ldquo;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随着[详细]
-
在孔子故里,文明交流互鉴蔚然成风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后的第十一个年头。这一年,我看到了山东重大文化活动的焕新升级;看到了智慧赋能对文化创新的全方位驱动;也看到了在文化“两创”加持下,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月10日,第十[详细]
-
董仲舒:无法阻挡的光芒
春风浩荡,万物勃发。“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2024年,又是一个龙年,我于甲辰初春,再次登上了巍峨的董子读书台……2008年就已建成的董子读书台,格调高古,气势恢宏。读书台有二十四点八米之高,南北有八十米之长,前面巍[详细]
-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湾桃园开幕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9日在台湾桃园展演中心开幕。两岸200位名家的书法篆刻展、青少年汉字艺术创作展、18个书法篆刻团体参与的“汉字艺术嘉年华”等活动,展现汉字和中华文化的魅力。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由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详细]
-
陶寺遗址开馆!来看中华文明早期形态
中华文明早期形态,什么样?开馆!陶寺遗址博物馆11月12日向公众开放,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首次系统呈现约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详细]